機械人大行其道, 但會產自中國嗎?
2025 年 5 月 20 日
隨著對商業應用的探索逐漸取代有關人工智能的誇張宣傳,機械人領域重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在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尋求具有未來發展前景的投資渠道的投資者和企業家可以利用證券融資獲取資金。
在美國,科技巨頭特斯拉 (Tesla) 大力投資於這方面的科技,提升了業界的知名度,並計劃在今年生產成千上萬的 Optimus 人形機械人。[1] 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 (Elon Musk) 稱其為「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產品」,甚至預測到 2040 年將有至少 100 億個人形機械人投入使用。[2]
但近幾個月來,中國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今年 1 月,以機械狗聞名的宇樹科技公司 (Unitree Robotics) 出品的 1.8 米高的 H1 機械人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了一段民間舞,令觀眾驚嘆不已。[3] 該公司隨後在網絡上發布了其人形機械人打太極拳和表演後空翻等複雜動作的影片,迅速走紅網絡。[4] 今年 4 月,由中國多間初創企業打造的 21 個人形機械人甚至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半程馬拉松比賽,這是它們首次與人類參賽者一起比賽。[5]
這種機械人熱潮絕非偶然。 中國不僅在電動車和太陽能板等全球製造業領域中處於領先地位,亦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在 2022 年,平均每名婦女僅生育 1.09 名子女,低於 2.1 的人口更替率。[6] 中國老齡化速度亦正在加快:預計到 2035 年,60 歲以上人口將從 2.8 億增加到 4 億以上。[7]
所以,儘管經濟不景氣且面臨美國關稅上調,對中國機械人產業的投資仍在激增。 僅僅在 2025 年的首兩個月,人形機械人開發商就籌集了近 20 億元人民幣(2.76 億美元),高於去年的 12 億元人民幣。[8]
人形機械人激發想像力,但專用機械人是關鍵
雖然人形機械人佔據了新聞頭條,但近期的發展在於能夠自動執行特定任務的專用機械人。 每年安裝的所有工業機械人有一半以上產自中國。[9] 得益於自動化基礎設施的優勢,中國為下一階段做好準備:為家居、醫院的特定任務和非工業用途度身訂做的商用機械人。
大規模生產人形機械人的成本很高。 此外,儘管大型語言模型取得了進步,但推理和情境適應性仍然有限。[10] 安全問題是另一個障礙——機械人長時間運作需要大型電池組,這會導致機械人變得沉重並具有潛在危險。[11] 因此,在中國貿易展會上,對專用機械人[12](價格更便宜、適應性更強、智能程度較低且可能更像寵物而非人類)的需求飆升。[13]
2025 年,中國機械人業界的重點轉向生產此類機械人。 今年首兩個月,中國的工廠生產了近 150 萬個用於送貨、清潔等任務的服務機械人,較去年同期增長 36%。[14] 僅在長者護理機械人這一領域,市場規模預計將從去年的 79 億元人民幣,在未來幾年可能增長至 1 萬億元人民幣(1,380 億美元)。
隨著科技進步,中國機械人有望處理日益複雜的任務,提高各行業的生產力和利潤率。 這些機械人有可能在全球出口方面佔據主要位置,就像中國在電動車、太陽能板、無人機和許多其他科技領域大獲成功一樣。[15]
這一擴張正值許多國家面臨人口減少的困境之際。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目前三分之二的人類生活在出生率下降的國家。 到 2100 年,一些主要經濟體的人口可能會下降 20% 至 50%。[16] 機械人勞動力可能是應對人口問題的必然選擇。
當然,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挑戰。 中國機械人雖然具有成本效益,但在運動控制和精確度方面往往依賴不太先進的演算法。[17] 監管審查和來自全球初創企業的日益激烈競爭,亦對其國際發展前景構成潛在風險。
然而,中國企業在其他領域克服了類似的挑戰,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專家等中國領先產業的淨增長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18] 同時,中國計劃在 20 年內,從地方政府和私營企業籌集 1 萬億元人民幣(1,380 億美元)資金,這將確保在國內提供充足資本支援。[19]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估計,到 2050 年,全球可能將有 10 億個人形機械人投入使用。[20] 對於尋求長期投資於變革性科技的投資者和企業家來說,中國機械人產業崛起有巨大潛力。
靈活的證券融資為相關人士提供把握這一新興機會所需的流動資金,並有助世界各地社會實現自動化。
[1] https://www.inc.com/minda-zetlin/elon-musk-is-literally-building-a-legion-of-robots-he-says-theyll-change-everything/91169741
[2]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elon-musk-10-billion-humanoid-robots-by-2040-20k-25k-each-2024-10-29/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jxmJWo3IY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h6RUocD8c
[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hina-pits-humanoid-robots-against-humans-half-marathon-2025-04-19/
[6] https://www.wsj.com/world/china/chinas-fertility-rate-dropped-sharply-study-shows-e97e647f
[7] 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chinas-population-falls-third-consecutive-year-2025-01-17/
[8] https://www.scmp.com/tech/tech-trends/article/3301571/chinas-robotics-start-ups-emerge-new-venture-capital-darlings
[9] https://ifr.org/ifr-press-releases/news/china-to-invest-1-trillion-yuan-in-robotics-and-high-tech-industries
[10]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5/05/06/1116108/why-the-humanoid-workforce-is-running-late/
[11]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62jxdxng7do
[12] https://fortune.com/article/specialized-robots-not-humanoid-robots-will-dominate-robotics/
[13] 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307697/why-chinas-robot-makers-are-unfazed-us-tariffs-were-only-supplier
[14] https://www.scmp.com/tech/policy/article/3302720/china-debuts-economic-data-service-robots-humanoid-industry-grows
[15] https://www.rand.org/pubs/commentary/2025/02/focus-on-the-new-economy-not-the-old-why-chinas-economic.html
[16] https://www.mckinsey.com/mgi/our-research/dependency-and-depopulation-confronting-the-consequences-of-a-new-demographic-reality
[17] https://orcasia.org/article/562/chinas-robot-revolution
[18] 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5/04/the-future-of-jobs-in-china-the-rise-of-robotics-and-demographic-decline-are-opening-up-skills-gaps/
[19] https://ifr.org/ifr-press-releases/news/china-to-invest-1-trillion-yuan-in-robotics-and-high-tech-industries
[20] https://www.investing.com/news/stock-market-news/humanoids-seen-as-5-trillion-global-opportunity-at-morgan-stanley-4010886
免責聲明
過去的業績表現並不保證未來的回報,個人回報將不受保證或擔保。
本文件只供合資格的投資者、資深投資者、專業投資者或其他合資格的投資者使用(或如法律要求或其他要求),不適用並不得用於未符合相關要求之人士。本文件的內容只供參考用途,僅屬通用性內容,並無針對任何具體目標或財務需要。本文件表達的意見及立場乃由第三方提供,未必反映 EquitiesFirst 的意見及立場。EquitiesFirst 並無進行獨立檢查或驗證所述之內容,概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聲明。本文件的意見及資訊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內容並不構成出售(或要約購買招攬)任何證券、投資或任何金融產品(「要約」)。任何該等要約只可透過有關銷售文件或其他文件列出的實質條款及細則。本文任何內容均不構成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LLC 或其子公司(統稱為「EquitiesFirst」)對任何投資產品購買或銷售的建議、招攬、邀請、誘導、促銷或要約,亦不得以任何方式被解釋為投資、法律或稅務建議,或作為 EquitiesFirst 的建議、參考或背書。在就金融產品作出投資決定之前,閣下應該先尋求獨立的財務建議。
本文包含 EquitiesFirst 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的知識產權,包括但不限於其各自的標誌以及其他已註冊和未註冊商標及服務標記。EquitiesFirst 保留本文所包含知識產權的一切權利。收件人不得將本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發放、刊登、複製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給任何其他人,尤其不得發放給任何可能導致違反任何法律或監管要求的國家/地區的人。
EquitiesFirst 對本文件不作任何陳述或保證,並明確否認依法享有任何默示保證。閣下承認在任何情況下,EquitiesFirst 對任何直接、間接、特別、由此導致、附帶性或懲罰性的損害概不負責,包括但不限於任何虧損利潤或損失的機會,即使 EquitiesFirst 已被告知該等損害可能性。
EquitiesFirst 提出以下可能適用於所述司法管轄區的進一步聲明:
澳洲: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Australia) Pty Ltd (ACN: 142 644 399) 持有澳洲金融服務牌照 (AFSL 編號: 387079)。版權所有。
本文件所含資訊只供澳洲境內人士,以及 2001 年《公司法》第 761G 條所定義的批發客戶使用。向不屬此類人士發佈資訊可能會受到法律所約束,而擁有資訊的人士應尋求建議並遵守任何此類限制。
本文件所含資料只作訊息用途,並不構成購買或銷售金融產品之要約、招攬或建議。
本文件所含資訊屬於一般性質,並非個人金融產品建議。本文件所含的任何建議均屬一般建議,制定時並無考慮到閣下的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在就任何資訊採取行動之前,閣下應該根據自己的目標、財務狀況和需要,仔細考慮所提供資訊的適當性及相關財務產品之性質。在就金融產品作出投資決策之前,您應尋求獨立的財務建議,並仔細閱讀相關的披露聲明或其他要約文件。
杜拜: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Hong Kong Ltd(杜拜國際金融中心代表辦事處)的地址為Gate Precinct Building 4, 6th Floor, Office 7, Dub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商業牌照號碼CL7354),作為代表辦事處受杜拜金融服務管理局(「DFSA」)監管。(DFSA公司參考編號:F008752),保留所有權利。
本文件所含資料屬於一般性質;若被視為建議,本文件所含的建議均屬一般建議,制定時並無考慮到閣下的目標、財務狀況、金融產品的合適性或閣下的需要。
本文件包含的資料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為財務建議,包括購買或出售金融產品的要約、招攬或推薦意見。本文件所含資料屬於一般性質,而本文件所含的任何建議均屬一般建議,制定時並無考慮到閣下的目標、財務狀況、金融產品的合適性或閣下的需要。在就任何資料作出決策之前,閣下應該根據自己的目標、財務狀況和需要,仔細考慮所提供資訊的適當性及相關財務產品之性質。如果不明白本文件的內容,應諮詢獲授權財務顧問的意見。
本文件涉及的金融產品不受DFSA任何形式的監管,亦毋須DFSA批准。DFSA並無責任審閱或核實與此金融產品有關的任何文件。因此,DFSA並未批准本文件或任何其他相關文件,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核實本文件包含的資料,對此亦不承擔任何責任。
香港: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 根據《放債人條例》獲授牌照(放債人牌照號碼:1659/2024),並且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SFO」)(CE No. BFJ407)可進行證券交易業務(持有第一類牌照)。本文件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核。文件並不構成要約銷售證券或招攬購買由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 管理或提供的任何產品的意圖,並只供受證券及期貨條例(SFO)規限下,符合專業投資者資格的人士使用。本文件不得發放予個別人士或機構作可能非法或違規的要約或邀請用途。
韓國: 上述內容只供在進行證券融資交易方面具有足夠知識和經驗的資深投資者、專業投資者或其他合資格的投資者使用。不適用並不得用於未符合相關要求之人士。
英國: Equities First (London) Limited 獲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 (「FCA」) 授權及監管。在英國,本文件僅供《2000 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金融推廣) 2005 年(「FPO」)法令第 IV 章第 19(5) 條(專業投資從業員)及第 49(2) 條(高淨值公司、非法團協會等)所述類別之人士使用,以及與本文相關的任何投資活動僅提供給該類人士使用,並且僅與該類人士有關。對於在投資相關事宜上沒有專業經驗,或《FPO》第 49 條不適用的人士,不得依賴本文件。本文件僅為符合金融工具市場指令中具有專業投資者資格的人士而制定,並只適合該等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