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的傳承與轉型

誠然,家族企業在現今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尤其在亞洲地區。按業務性質分析,跨代家族企業的競爭優勢往往體現於傳統產業上,例如房地產、銀行、零售、製造業和農業等。雖然這些傳統產業仍在全球經濟中擔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無可否認科技產業已成為創造經濟價值的新動力。

穩健的業務基礎

家族企業的龐大規模為應對傳承及轉型兩大挑戰的優勢。全球約 70% 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及60% 的就業機會均來自家族企業。其中最具規模的家族企業中有三分之二位於亞洲,主導著股票市場的走勢。[1] 瑞信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最近對亞太區 12 個市場進行調查,發現540 間家族企業共佔該地區股市總值超過 5.56 萬億美元,相當於總市值的 51%。[2]

即使如此,許多大型家族企業正面臨傳承換代的關鍵時刻。以香港為例,佔市值超過 1,000 億美元的四大地產商之中,最後一家新一代接任掌權的工作已於 2019 年完成。[3] 同時據《南華早報》報道,在中國內地上市的私營企業中,三分之一公司主席的年齡為55 歲以上,其中15%更超過 60 歲。[4]

儘管新一代掌舵人在接任後都會致力維持業務穩定,以保持可觀收益,然而大多仍希望為企業重新定位,迎接未來挑戰。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90% 新一代家族企業領導人相信,業務轉型為制定數碼化時代營商策略的必要條件。[5]

儘管投資於嶄新科技和商業模式以推動業務轉型需要大量資金,但相關的回報亦非常可觀。Google、淡馬錫(Temasek)及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去年聯合發表的報告指出,東南亞的數碼經濟規模於過去四年間已增長三倍,達 1,000 億美元,並預計至 2025 年將會再增長三倍至 3,000 億美元。[6] 同時印度政府亦相信可於同一年打造價值1 萬億美元的數碼經濟。[7]

以流動性推動業務增長

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權的家族,往往將大部分財富集中在某一重要資產上,限制了資金的流動性以進行更多高效的投資活動。透過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會攤薄現有股東的利益;發行債券的過程亦非常繁複;而向銀行融資更或需動用公司而非股東的特定資產。然而,私募信貸方案則能借助家族成員的核心持股獲取流動資金作投資用途,無損一直傳承下來的家族業務。

EquitiesFirst 獨有的融資模式,讓家族企業可借助持有的股票作抵押獲取資金。這意味著主要的長期股東一方面可以優惠利率(通常為 3-4%)獲得資金,同時亦能保留其股權和策略投資的上漲收益。EquitiesFirst不會採用向第三方借出資產或沽空的投資策略,讓合作夥伴更感安心。

如是者,前人所創造的價值讓新一代接班人可獲得流動資金之餘,亦有助其進行新的投資作未來發展。對於邁向新時代的家族企業而言,這是最理想的方案。


[1] www.accenture.com/_acnmedia/thought-leadership-assets/pdf/accenture-family-businesses-in-asia-deepening-the-roots-of-trust.pdf

[2] www.theasset.com/capital-markets/41512/family-owned-companies-outperform-amid-covid-19

[3] www.chinadailyhk.com/articles/102/20/50/1559137173875.html

[4] www.scmp.com/business/companies/article/2180732/china-faces-tidal-wave-exits-ageing-tycoons-their-succession

[5] www.pwc.com/gx/en/services/family-business/nextgen-survey.html

[6] www.thinkwithgoogle.com/intl/en-apac/consumer-insights/consumer-trends/e-conomy-sea-2019-swipe-up-and-to-the-right-southeast-asias-100-billion-internet-economy/

[7] www.theweek.in/news/biz-tech/2019/05/31/india-digital-economy-seen-at-1-trillion-by-2025-official.html

免責聲明

過去的業績表現並不保證未來的回報,個人回報將不受保證或擔保。

本文件只供合資格的投資者、資深投資者、專業投資者或其他合資格的投資者使用(或如法律要求或其他要求),不適用並不得用於未符合相關要求之人士。本文件的內容只供參考用途,僅屬通用性內容,並無針對任何具體目標或財務需要。本文件表達的意見及立場乃由第三方提供,未必反映 EquitiesFirst 的意見及立場。EquitiesFirst 並無進行獨立檢查或驗證所述之內容,概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聲明。本文件的意見及資訊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內容並不構成出售(或要約購買招攬)任何證券、投資或任何金融產品(「要約」)。任何該等要約只可透過有關銷售文件或其他文件列出的實質條款及細則。本文任何內容均不構成 First Holdings, LLC 或其子公司(統稱為「EquitiesFirst」)對任何投資產品購買或銷售的建議、招攬、邀請、誘導、促銷或要約,亦不得以任何方式被解釋為投資、法律或稅務建議,或作為 EquitiesFirst 的建議、參考或背書。在就金融產品作出投資決定之前,閣下應該先尋求獨立的財務建議。

本文包含 EquitiesFirst 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的知識產權,包括但不限於其各自的標誌以及其他已註冊和未註冊商標及服務標記。EquitiesFirst 保留本文所包含知識產權的一切權利。收件人不得將本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發放、刊登、複製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給任何其他人,尤其不得發放給任何可能導致違反任何法律或監管要求的國家/地區的人。

EquitiesFirst 對本文件不作任何陳述或保證,並明確否認依法享有任何默示保證。閣下承認在任何情況下,EquitiesFirst 對任何直接、間接、特別、由此導致、附帶性或懲罰性的損害概不負責,包括但不限於任何虧損利潤或損失的機會,即使 EquitiesFirst 已被告知該等損害可能性。

EquitiesFirst 提出以下可能適用於所述司法管轄區的進一步聲明:

澳洲: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Australia) Pty Ltd  (ACN: 142 644 399) 持有澳洲金融服務牌照 (AFSL 編號: 387079)。版權所有。

本文件所含資訊只供澳洲境內人士,以及 2001 年《公司法》第 761G 條所定義的批發客戶使用。向不屬此類人士發佈資訊可能會受到法律所約束,而擁有資訊的人士應尋求建議並遵守任何此類限制。

本文件所含資料只作訊息用途,並不構成購買或銷售金融產品之要約、招攬或建議。

本文件所含資訊屬於一般性質,並非個人金融產品建議。本文件所含的任何建議均屬一般建議,制定時並無考慮到閣下的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在就任何資訊採取行動之前,閣下應該根據自己的目標、財務狀況和需要,仔細考慮所提供資訊的適當性及相關財務產品之性質。在就金融產品作出投資決策之前,您應尋求獨立的財務建議,並仔細閱讀相關的披露聲明或其他要約文件。

香港: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 根據《放債人條例》獲授牌照(放債人牌照號碼:1681/2023),並且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SFO」)(CE No. BFJ407)可進行證券交易業務(持有第一類牌照)。本文件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核。文件並不構成要約銷售證券或招攬購買由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 管理或提供的任何產品的意圖,並只供受證券及期貨條例(SFO)規限下,符合專業投資者資格的人士使用。本文件不得發放予個別人士或機構作可能非法或違規的要約或邀請用途。

韓國: 上述內容只供在進行證券融資交易方面具有足夠知識和經驗的資深投資者、專業投資者或其他合資格的投資者使用。不適用並不得用於未符合相關要求之人士。  

英國: Equities First (London) Limited 獲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 (「FCA」) 授權及監管。在英國,本文件僅供《2000 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金融推廣) 2005 年(「FPO」)法令第 IV 章第 19(5) 條(專業投資從業員)及第 49(2) 條(高淨值公司、非法團協會等)所述類別之人士使用,以及與本文相關的任何投資活動僅提供給該類人士使用,並且僅與該類人士有關。對於在投資相關事宜上沒有專業經驗,或《FPO》第 49 條不適用的人士,不得依賴本文件。本文件僅為符合金融工具市場指令中具有專業投資者資格的人士而制定,並只適合該等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