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收保證金對低迷市場的影響

導致當前市場低迷的宏觀經濟因素有目共睹:通貨膨脹、持續加息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但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尚未引起同等關注。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保證金融資。

保證金融資是指投資者籌集資金購買股票,然後將股票作為融資的抵押品。這種策略會擴大收益和損失,讓投資者得以持有超出他們原本能力可負擔的倉位。值得注意的是,從歷史上看,保證金融資水平飆升一直是市場過度活躍的有力指標,因此亦是即將崩盤的主要指標。

保證金融資交易令市場更脆弱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牛市後期階段,對錯失更高收益的恐懼情緒尤其強烈,這種情況讓投資者願意承擔更高風險,以尋求更大回報。保證金融資推動的買盤有助於將市場推至新高。然而,當保證金融資水平遠超歷史平均水平之際,市場就會變得更加脆弱。

當形勢出現上述逆轉時,即使以保證金購買的股票價值出現小幅下跌,亦可能導致經紀人要求投資者將更多資金存入其交易賬戶,以彌補缺口。這種情況稱為「追收保證金」,投資者通常透過賣出持股來籌集資金,當市場情緒轉為看跌時,這可能會加速市場跌勢。

在某些情況下,無法追加保證金的投資者會爆倉(被迫強制平倉),正如 2021 年對沖基金 Archegos 崩盤的情況一樣。大規模爆倉[1] 會導致市場拋售,可能引發影響投資組合和整個市場動蕩的連鎖反應。1998 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崩盤就是另一個典型案例。

市場崩盤前,保證金融資激增

在 2000 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和 2008 年金融危機分別導致當時市場崩盤之前,都出現了融資水平飆升的現象。這一次,美國股票的保證金融資在 2021 年 10 月達到了 9,360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 2020 年 3 月增長了 95%——當時市場因新冠疫情爆發而短暫動盪,然後牛市繼續一路狂奔。[2]

由於持續加息,股票融資的成本現在亦不斷上升。再加上股票價格下跌,導致追收保證金的情況大量出現:金融業監管局 (FINRA) 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6 月,美國保證金融資已從 10 月的峰值下降了 27%。儘管保證金融資積壓的問題嚴重性有所減少,但遠未消失。在前兩次市場崩盤之後,保證金融資水平至少下跌了 50%,標普 500 指數才開始回升。[3]

儘管股市未必會在 2022 年下半年再次步其後塵,但投資者應該意識到,在市場企穩之前,保證金融資水平很有可能進一步下降。顯而易見,以保證金融資水平飆升為標誌的繁榮階段已經徹底結束。

為求穩定的應對之道

在市場動盪期間,投資者通常值得放眼長遠並繼續持有倉位,而不是急於賣出並在未來某個時候再重返市場。數項研究表明,從歷史上看,願意在市場耐心守候,勝過預估市場時機。[4]

然而,典型的保證金融資模式通常無法滿足這種策略的需求:不能立即增加抵押品價值的投資者將面臨爆倉危機。

相比之下,以證券為基礎的較長期融資方式提供更穩定的資金來源,可讓投資者為投資和其他目的籌集資金,同時無須犧牲其核心持股的上行潛力。

借助 EquitiesFirst 的證券融資方案,獲認可投資者、資深投資者、專業投資者和其他合資格投資者(在進行證券融資交易方面具有足夠知識和經驗)可以享有比常見的保證金融資模式更優惠的條件,從而避免加息和爆倉風險。

EquitiesFirst 採取審慎的風險管理方法,使其能夠在過去 20 年中應對任何市場狀況,同時保護投資者和更廣泛市場的利益。在當今形勢下,經濟和地緣政治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堪稱世事無常,而上述方案可讓投資者安心,實屬難能可貴。


[1]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bitcoins-flash-crash-crimps-year-end-bulls-2021-12-06

[2] https://www.finra.org/investors/learn-to-invest/advanced-investing/margin-statistics

[3] https://www.nasdaq.com/articles/the-market-could-begin-correcting-when-this-1-thing-happens

[4] 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535147-time-in-the-market-beats-timing-the-market

免責聲明

過去的業績表現並不保證未來的回報,個人回報將不受保證或擔保。

本文件只供合資格的投資者、資深投資者、專業投資者或其他合資格的投資者使用(或如法律要求或其他要求),不適用並不得用於未符合相關要求之人士。本文件的內容只供參考用途,僅屬通用性內容,並無針對任何具體目標或財務需要。本文件表達的意見及立場乃由第三方提供,未必反映 EquitiesFirst 的意見及立場。EquitiesFirst 並無進行獨立檢查或驗證所述之內容,概不就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聲明。本文件的意見及資訊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內容並不構成出售(或要約購買招攬)任何證券、投資或任何金融產品(「要約」)。任何該等要約只可透過有關銷售文件或其他文件列出的實質條款及細則。本文任何內容均不構成 First Holdings, LLC 或其子公司(統稱為「EquitiesFirst」)對任何投資產品購買或銷售的建議、招攬、邀請、誘導、促銷或要約,亦不得以任何方式被解釋為投資、法律或稅務建議,或作為 EquitiesFirst 的建議、參考或背書。在就金融產品作出投資決定之前,閣下應該先尋求獨立的財務建議。

本文包含 EquitiesFirst 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的知識產權,包括但不限於其各自的標誌以及其他已註冊和未註冊商標及服務標記。EquitiesFirst 保留本文所包含知識產權的一切權利。收件人不得將本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發放、刊登、複製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給任何其他人,尤其不得發放給任何可能導致違反任何法律或監管要求的國家/地區的人。

EquitiesFirst 對本文件不作任何陳述或保證,並明確否認依法享有任何默示保證。閣下承認在任何情況下,EquitiesFirst 對任何直接、間接、特別、由此導致、附帶性或懲罰性的損害概不負責,包括但不限於任何虧損利潤或損失的機會,即使 EquitiesFirst 已被告知該等損害可能性。

EquitiesFirst 提出以下可能適用於所述司法管轄區的進一步聲明:

澳洲: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Australia) Pty Ltd  (ACN: 142 644 399) 持有澳洲金融服務牌照 (AFSL 編號: 387079)。版權所有。

本文件所含資訊只供澳洲境內人士,以及 2001 年《公司法》第 761G 條所定義的批發客戶使用。向不屬此類人士發佈資訊可能會受到法律所約束,而擁有資訊的人士應尋求建議並遵守任何此類限制。

本文件所含資料只作訊息用途,並不構成購買或銷售金融產品之要約、招攬或建議。

本文件所含資訊屬於一般性質,並非個人金融產品建議。本文件所含的任何建議均屬一般建議,制定時並無考慮到閣下的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在就任何資訊採取行動之前,閣下應該根據自己的目標、財務狀況和需要,仔細考慮所提供資訊的適當性及相關財務產品之性質。在就金融產品作出投資決策之前,您應尋求獨立的財務建議,並仔細閱讀相關的披露聲明或其他要約文件。

香港: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 根據《放債人條例》獲授牌照(放債人牌照號碼:1681/2023),並且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SFO」)(CE No. BFJ407)可進行證券交易業務(持有第一類牌照)。本文件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核。文件並不構成要約銷售證券或招攬購買由 Equities First 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 管理或提供的任何產品的意圖,並只供受證券及期貨條例(SFO)規限下,符合專業投資者資格的人士使用。本文件不得發放予個別人士或機構作可能非法或違規的要約或邀請用途。

韓國: 上述內容只供在進行證券融資交易方面具有足夠知識和經驗的資深投資者、專業投資者或其他合資格的投資者使用。不適用並不得用於未符合相關要求之人士。  

英國: Equities First (London) Limited 獲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 (「FCA」) 授權及監管。在英國,本文件僅供《2000 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金融推廣) 2005 年(「FPO」)法令第 IV 章第 19(5) 條(專業投資從業員)及第 49(2) 條(高淨值公司、非法團協會等)所述類別之人士使用,以及與本文相關的任何投資活動僅提供給該類人士使用,並且僅與該類人士有關。對於在投資相關事宜上沒有專業經驗,或《FPO》第 49 條不適用的人士,不得依賴本文件。本文件僅為符合金融工具市場指令中具有專業投資者資格的人士而制定,並只適合該等人士使用。